近期,部分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土耳其里拉兌美元一度跌破3里拉兌1美元的水平,創歷史新低;印尼盾對美元匯率創17年來最低記錄;馬來西亞林吉特也跌至17年來最低點。與此同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調整了匯率政策:8月19日,越南央行于年內第三次調降越南盾兌美元參考匯率,并將擴大交易區間;8月20日,哈薩克斯坦取消匯率波動區間限制,隨后堅戈兌美元匯率一度貶值幅度達30%。
在東興證券日前披露的報告中,他們將去年底以來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全球的經濟和政策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核心是各國政府采取寬松政策和貨幣貶值來應對經濟減速。一面采用寬松的政策來刺激消費需求和企業投資,同時主動調整和干預匯率,通過本幣貶值來促進出口、吸引境外游客的增長。
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全球治理結構重塑,人民幣地位提升。在這一階段,貨幣政策施展空間受限,大國在多年量寬之后開始面臨“量寬陷阱”,應對經濟減速的政策工具明顯不足。因此,隨著全球經濟風險進一步增大,各國也將通過廣泛的國際合作來避免危機。而第二階段國際合作的力度也將決定全球經濟調整的速度。
第三階段的核心則是接受全球經濟增長中樞下移這一現實。在這一階段,全球經濟重回平衡,中低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的常態,全球經濟也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東興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譚凇分析指出,這一個月來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的事實顯示,這不僅僅是一次美元升值印發的危機,也不僅僅是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金融動蕩的危機。它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發達國家政策工具空間日趨狹窄背景下發生的危機。如果未來沒有廣泛而有力的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則各國各自寬松將難以化解危機的蔓延。
譚凇在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中,分三點詳細解析了目前宏觀經濟形勢。
第一,貨幣戰將愈演愈烈,多國貨幣創下近年低位甚至歷史低位。他指出,歐元、日元、俄羅斯盧布等多國貨幣從去年開始對美元大幅貶值。今年8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大幅調整以來,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更是進一步貶值,大宗商品下跌,全球金融市場動蕩進一步加劇。
其次,他認為這將是一場全球危機而非新興市場危機。譚凇表示,這是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發達國家政策工具空間日趨狹窄背景下發生的危機。盡管我們認為相對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仍有進一步量化寬松的空間,尤其是歐元區,但是難以對沖全球經濟下滑。英美等國多年實施的量寬政策的有效性也將日漸受到質疑。另一方面,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也確實在這次危機中遭受重創,尤其是與大宗商品市場和出口較為密切的國家,如俄羅斯、委內瑞拉、哈薩克斯坦等與俄羅斯經貿往來密切的中亞國家。
最后,譚凇指出國際合作是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關鍵,也是化解危機的必經之路。由于這是一場全球性的危機以及發達國家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削弱,因此僅僅依靠各自的寬松政策、貨幣貶值都難以有效化解這場危機。而危機愈演愈烈,并伴隨著個別國家流動性危機的出現,國際合作應該會登上舞臺,這既標志著全球危局進入第二個階段的關鍵,也是化解危機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