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6年8月12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8618家,其中做市轉讓1618家,協議轉讓7000家。另外,還有待掛牌公司437家,申報中公司1416家。年初至今,新三板合計成交1051.5億元,其中做市交易65.49億元。三板做市指數上周整體延續之前跌勢,較前一周下跌4.05點,跌幅為0.37%,收報1091.06點,三板成指則收于1158.79點,較前一周下跌3.11點,跌幅0.27%。
截至8月12日,新三板總股本達5958.25億股,相比前一周增加20.8億股,其中無限售股本1980.32億股,增加18.37億股。新三板掛牌公司總市值增加至25579.49億元,日均成交股票822只,占總掛牌企業數量的9.62%。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的定增融資額較之7月份明顯上升。
從成交來看,東海證券上周累計成交額居首位,累計交易金額超過10億元,永安期貨、君實生物累計交易額均超過1億元。
優先股將打破融資僵局
上周新三板有兩大重要看點,一是在制度上認可了優先股這一融資方式,二是對新三板公司的資金募集進行了全面監管指導。其中,優先股是最重要的事件,將打破新三板融資僵局。
2016年8月8日,股轉系統發布了一則通告《全國股轉系統為非公開發行優先股提供轉讓服務》,開啟了新三板融資的“優先股”時代。從優先股的性質來看,比較符合兩類公司,一是資金流穩定但缺乏成長性的公司,二是發展前景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但公司大股東和管理層信心很足的公司。優先股融資的第二個特點,十分符合新三板市場的特點:對于投資人來說,看到的是風險更多;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看到的是成長空間更大。從概率分布的角度來看,確實是風險更大,全世界資本市場中,以達斯達克為例,早期公司的存活率約為50%左右,尚不談增長。在大股東與投資人之間,兩者利益與判斷的權衡,在傳統模式下確實很難做好。優先股不僅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具備一定收益保障的融資形式,也減輕了企業發展可能遇到的財務沖擊。
在新三板市場交易清淡,融資艱難的大背景下,優先股融資勢必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股轉系統表示:“為更好地開展優先股試點工作,滿足優先股投資者對優先股的轉讓需求,全國股轉系統從2016年8月8日起,為非公開發行優先股提供轉讓服務。其中,政策配套也是非常明確的。優先股投資者可以按照《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優先股業務指引(試行)》中‘轉讓服務’一章的規定,進行優先股轉讓。中國結算北京分公司優先股清算交收和非擔保結算業務功能將同步于即日啟用。”
優先股并非孤立的政策,而是解決新三板融資積弊的關鍵舉措。為了解決新三板融資的積弊,讓新三板股權融資市場走向規范化,同樣也是在8月8日,股轉系統發布了《掛牌公司股票發行常見問題解答(三)——募集資金管理、認購協議中特殊條款、特殊類型掛牌公司融資》,對各類不規范融資做了規劃。
《問題解答(三)》指出,掛牌公司發行股票的認購協議中不得存在情形:掛牌公司作為特殊條款的義務承擔主體;限制掛牌公司未來股票發行融資的價格;強制要求掛牌公司進行權益分派,或不能進行權益分派;掛牌公司未來再融資時,如果新投資方與掛牌公司約定了優于本次發行的條款,則相關條款自動適用于本次發行認購方;發行認購方有權不經掛牌公司內部決策程序直接向掛牌公司派駐董事或者派駐的董事對掛牌公司經營決策享有一票否決權;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優先清算權條款;其他損害掛牌公司或者掛牌公司股東合法權益的特殊條款。
新三板市場將迎來“優先股”時代。在股權融資市場相對低迷的時期,綜合平衡投資人與企業的利益。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由于融資是為業務服務的,職業經理人是為股東服務的,因此優先股融資必須建立在公司正確的業務規劃基礎和公司完善的治理結構之上。優先股投資人的權益保護,將成為下一個重要的課題。(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