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這稅率只有0.005%——請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沒有看錯。那么,這荒誕的數字是如何誕生的?其實,幾十年來,蘋果一直在將他們從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獲得的利潤轉移到愛爾蘭。這太正常了,因為很多其他企業也都這么干。關鍵是,蘋果早在1991年就和愛爾蘭政府達成了一項協議,后者允許他們將這些利潤進行分割,分別記入他們在愛爾蘭的分公司,以及一家只存在于紙面上的蘋果總部名下。
蘋果登記在其愛爾蘭分公司名下的利潤按照當地標準稅率納稅。那些被劃給其實并不存在的總部的利潤則是免稅的,因為根據愛爾蘭法規,后者被認為是一家“無國籍公司”。
猜猜利潤的大頭去哪兒了?2011年,蘋果國際銷售利潤160億歐元。其中,只有不到5000萬歐元記入愛爾蘭分公司名下,余下的都歸屬于“總部”,也因此遠離了任何稅務機構。
這種精心的安排,其實愛爾蘭政府也是歡迎的。愛爾蘭的企業稅率是12.5%,歐洲最低者之一,這讓他們吸引來了很多大公司。蘋果、谷歌、Facebook、eBay、推特等的歐洲總部都在愛爾蘭。
單單蘋果一家,就在愛爾蘭雇用了6000人,其中許多人都在科克郡的工廠生產iMac,讓這座曾經破敗的城市重現生命力。
蘋果自己也說,他們是這座城市最大的私營部門雇主。歐盟各國可以自行確定稅率,關鍵是,現在歐盟官員們表態說,愛爾蘭與蘋果之間的協議讓該公司獲得了巨大的,其競爭對手難以想象的財務優勢,相當于非法的國家補貼。
盡管這146億美元稅金加上利息只相當于蘋果賬面上2310億美元現金的5%,但是蘋果根本就不想掏。
愛爾蘭也不喜歡歐盟的裁決,稱自己的主權受到了“侵犯”。他們宣稱,蘋果該繳納給愛爾蘭的稅款已經繳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