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個多月,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個營改增試點,已平穩運行5年。5年里,伴隨著營改增的改革進程,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效果顯著。近日,記者來到上海,深入調研上海營改增成效。
“首試”營改增正逢時
為何營改增首個試點選在上海?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胡怡建告訴記者,中央選擇上海作為試點城市,是因為其具備財力較強、政府管理較為規范等良好改革條件;上海爭當試點,則是由于經濟轉型升級需求迫在眉睫。
“營改增方案出臺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規劃的上海,遇到發展‘瓶頸’。”胡怡建表示,這在產業結構上表現得尤為明顯。2011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7.9%,當時北京接近80%?!皩ι虾碚f,要想謀求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恰在此時,營改增帶來了契機。”胡怡建說。
這個契機有多重要?據了解,當時上海服務業發展面臨3個制度性瓶頸:體制、管制和稅制。除了體制上需要改變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適應市場橫向發展的需要,管制上需要解決金融等服務業門檻較高等問題之外,還迫切需要解決營業稅重復征稅問題。稅收問題不僅影響服務業發展,還影響到工商業的發展。
首先,重復征稅“拖住”服務業發展腳步?!氨热缃煌ㄟ\輸業,繳納營業稅時雖然按3%征稅,但買進的汽油、汽車等材料和設備時候,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稅,包括增值稅在內的支出,又包含在運費收入中,征收了3%的營業稅,因此,存在重復征稅等情況?!敝卸惥W稅務師事務所總裁王冬生分析說。
其次,由于服務業處于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上游和下游都是工商業,“兩頭”都繳納增值稅可抵扣、中間環節卻是營業稅不可抵扣,導致抵扣鏈條不通暢?!爸挥邪阎虚g環節打通,中間抵扣上游,下游抵扣中間,才有助于在產業鏈上達到公平合理的稅負水平。這也正是營改增‘改在服務業,惠在工商業’的重要原因。”胡怡建分析說。
正是得益于這樣的促進作用,營改增后上海的經濟結構調整趨勢明顯,第二產業除高端制造業及建筑業外,傳統工業所占比例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現代服務業引領第三產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記者從上海市稅務局了解到,2012年推行營改增試點后,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并以年均2個至3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平穩增長。截至2016年上半年,該比重已達70.8%。
以稅收“減法”換轉型“加法”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財政上的許多增收,不僅不是靠加稅反而是靠減稅來實現的。這一觀點,在上海實施營改增的過程中得以充分驗證。
據上海市財政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10月,上海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869.8億元,同比增長20.6%,若剔除“營改增”后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分享比例調整因素影響,收入同口徑增長22.6%。這與前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的增速相比,處于較高的增長水平。
“從行業來看,房地產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等服務業對財政收入增長貢獻較大?!鄙虾J胸斦钟嘘P負責人分析表示。這些5年前還面臨“瓶頸”、如今卻發展迅猛的服務業,其重要動力源泉正是營改增。
據了解,自2012年啟動營改增試點以來,與應納營業稅相比,上海市試點企業及試點下游企業累計減負1541億元。其中,2012年至2015年減負1248億元,2016年1月至4月減負138億元,2016年5月至8月減負155億元。
“營改增降低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企業的稅負,有利于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強科技研發和服務企業的發展動力,形成對創新供給的激勵?!敝袊嗣翊髮W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岳樹民表示。
數據也作出了驗證。2015年,上海市互聯網相關服務業增長28.7%,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18.9%。與此同時,更多的資源正在向上海集聚、向服務業集聚。2012年到2015年間,上海累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分別達182家、72家和62家。
“稅率降低了,企業‘包包’里的錢就會多一些,企業發展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及能力也相應提高,由此促進了經濟增長,擴大了國家稅基,財政收入自然會相應增加。”王軍分析說。他在上海調研營改增時還進一步透露,今年1月至9月,全國營改增累計減稅達3267億元,減稅規模呈逐步擴大態勢,包括金融業在內的各行業減稅情況都是漸行漸好,餐飲、住宿行業減稅效果尤為明顯。
產生諸多正面“外溢效應”
隨著營改增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正面“外溢效應”逐漸凸顯。
為調研營改增對企業轉型升級的影響,記者調研了一家“1993年開始營業,經營23年有余、正在升級改造的老酒店”。11月18日,記者來到海侖賓館時,看到的是嶄新的裝潢、優雅的環境,清一色金發碧眼的外國友人,響當當的“國際范兒”。海侖賓館有關負責人表示,得益于營改增,企業順利實現“從里到外”的升級改造。
“自2016年5月1日到10月31日,賓館進項稅抵扣達到200萬元,按原營業稅計算稅負降低142萬元,為企業更新設施帶來很大的利潤空間?!焙鲑e館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家涉外酒店,相對于營改增減負促進硬件的升級改造,帶給企業更大的影響,則是促進財務管理和內控方面的“升級改造”。
“為了能夠透徹熟悉稅制、做到應抵盡抵,不僅管理層要學習營改增文件,還對一線員工反復培訓。以前只有財務人員才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現在酒店前臺一線員工都能夠直接向客戶開票。這就是企業整體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痹撠撠熑苏f。
成立于1905年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在行業內是“老資歷”,在產業鏈上更是頗具影響力。實施營改增后,公司新簽訂的建筑業合同中,采用一般計稅法的合同額達到115億元,占70%以上。“我們嚴格篩選供應商、分包商,原則上優先選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同時為防范公司作為總包商的涉稅風險,要求分包商及時全面提供稅金預繳情況。”該企業負責人表示,這也完善了全產業鏈的發票管理,理順了總分包各方的稅務關系。
“通過全面實施營改增,用制度的準繩去選擇供應商,規范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行為,營造‘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社會誠信環境,引導我國市場經濟規范化發展,這在誠信體系建設上意義更為重大?!蓖踯姺治霰硎?,社會各方面都積極參與營改增,有效形成了社會資源充分共享,形成稅收共治格局。
“外溢效應”還體現在有效拉動就業創業上。2015年,上海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較試點前的2011年,分別增長5.22%和28.74%,占上海近3年全部新增就業崗位的40.74%。此外,由于營改增消除了重復征稅,大大激發了企業的創業熱情,新增企業戶數快速增長,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霸跔I改增助力下,上海的經濟結構調整效果顯著,經濟內生動力已經顯現。”胡怡建表示。(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