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確提出,2017年要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乃近5年政治局會議中首次出現,是對實體經濟重視的實質性提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此前也明確表示,明年要按照政府過緊日子、更多為企業發展減負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
實體經濟難做
14日,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2017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太難、投資成本高,國家應繼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企業稅費。
宗慶后表示,當前做實體經濟稅費比較高、利潤率很低,導致一些企業生存不下去,很多人不愿意干實體經濟。在降低稅費改革的方面,就他個人的感受來說,今年的費跟去年的費相比沒有任何下降。而且有的費還增加了,特別是環保費增加太多。
對于成本問題,宗慶后認為,企業投資成本太高,現在工業用地也需要幾十萬、上百萬一畝,這么大的投資成本誰敢投?用水電氣、建設工廠都需要高額的費用,審批的不少環節還需要花不少錢。面對如此高的投資成本,如果企業對盈利又沒把握,誰還敢貿然投資?
宗慶后表示,實體經濟對國家貢獻很大,現在應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要少收點稅、取消點費。“一個國家沒有實體經濟,國家想要富強,我想不可能。”
同樣,伊利董事長潘剛撰文表示當前實體經濟企業的經營難度不小。其中的原因,包括受經濟環境下行影響,國內的有效供給跟不上需求發展,許多行業包括傳統制造業甚至部分新興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導致利潤率下降,以及包括原材料、勞動力等企業綜合經營成本大幅上升。
警惕資金“脫實入虛”
近年來由于出口疲軟、投資邊際效益下降,以及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下降,造成資金“脫實向虛”。
潘剛認為,部分市場資金“脫實向虛”,通過資本運作擾亂了實體經濟信心,甚至其正在成為資本游戲的平臺,這嚴重干擾了實體企業的健康發展。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日前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稱,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僅僅用金融杠桿來搞發展,對中國來講是災難性的。她12日在央視財經論壇上又怒斥“野蠻人”敲門,“實體經濟的發展,是要有資本來支撐的,而現在很多人用經濟杠桿來發財,那是對實體經濟的犯罪。”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的觀點與董明珠不謀而合:“如果政府把經濟發展的重心置于金融業而輕視實體經濟,從長遠看結果會是災難性的。”
有評論認為,相較于此前政治局會議提到的“引導社會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領域”,此次對實體經濟的重視實質性提升,面對資金“脫實向虛”的現實,更是當頭棒喝。
金融應為實體經濟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義平認為,重視發展實體經濟,夯實國民經濟的基礎,需要處理好發展實體經濟與發展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之間的關系。如果不顧客觀條件盲目發展服務業,就會導致經濟空心化,造成長期增長乏力、經濟發展停滯。
具體而言,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業會成為空中樓閣,過度金融化會產生很多負面影響,包括與實體經濟爭奪資源、房地產成金融產品吸納資源進而推高制造業成本,以及助長投機心理,惡化市場環境。
然而,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發展并非一無是處。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金融業可以服務實體經濟,需要鼓勵多種形式的金融創新,讓老百姓有更多穩定的投資渠道,引導資金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關于振興實體經濟,潘剛提出兩個“期待”。第一,期待國家出臺振興實體經濟戰略規劃。進一步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第二,期待有關部門構建實體與虛擬經濟之間良性互動的機制。要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鼓勵金融創新,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
明年將進一步減稅降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1月29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表示,明年要按照政府過緊日子、更多為企業發展減負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激發活力、培育稅基,為促發展、保民生提供支撐。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也指出,要持續推進減稅降費,促進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2017年,盡管營改增等政策性減收因素仍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財政增收,但減稅降費仍是積極財政政策的應有之義。
記者從國務院辦公廳信息公開辦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務院推出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包括全面實施營改增,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工商業電價等措施,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更大活力。
為減輕企業負擔,從2月1日起,國務院清理規范一批政府性基金收費項目,每年可為企業減負約260億元。4月28日,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通知,規定自5月1日起,將現行對小微企業免征的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
8月22日,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明確提出通過一系列措施降低企業人工成本。初步測算,各項措施綜合減負效應在1500億元左右,為企業“減負”和“松綁”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在企業降成本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與作用,需要從宏觀角度為企業創造健康運行的良性環境與合理機制,根除加重企業負擔的一些明顯不合理制度,不斷優化市場環境。(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