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由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指導,由鳳凰網主辦,鳳凰評論承辦。在以“宏觀調控的新展望”為主題的沙龍環節,鳳凰衛視主持人胡玲提問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宏觀調控的新展望”沙龍發言
主持人:剛剛談到了減稅,最近減稅話題非常熱。從剛剛談到的董明珠表態,還有后面的一些說法,還有把自己在美國生產一塊汽車玻璃,中國生產一塊汽車玻璃的成本,各種各樣細化的部分都給到大家。現在政府說減稅政策是不是變成輕稅政策?各位有什么高見?
劉尚希:減稅這個是非常明確的一個方針,這是要做的,關鍵就是度的把握。至于美國式減稅,拿什么減稅?兩種可能性,一個是減稅,同時減支出,大規模的支出。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刺激債。他沒有說他是以什么方式來減稅,大規模地壓縮支出,有沒有可能?這個可能性多大?做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減稅跟其他的市值債務和支出責任是關聯在一起的。考慮減稅因素的時候,必須和其他支出的責任,還有赤資債務的風險做一個總體考慮。就稅論稅,單獨談稅是沒有意義的。
現在社會上說中國的稅負重。我看到最近的一些說法,對世界上的制造業強國做了一個評估。稅收是影響一個國家的制造業競爭力一個重要的因素。影響制造業競爭力的國際競爭力的因素,一共12個,稅收排在第8位。這個說法認為到了2020年,美國可能排在第一位,中國可能排在第二位。其實這個里面影響最大的因素不是稅收,而是其他因素。稅收是12個因素里面的一個,12分之一,現在是更多地關注了這個稅的問題。
這個與普華永道發來的另外一個報告有關系。那個報告里面講了什么呢?中國的整稅率是68%,不少說中國稅負重的專家都是以此為依據的。這個68%的整稅率怎么出來的?是在模擬分析。他找一個中心企業,中心企業怎么確定呢?經過藝術加工,就是銷售收入,還有就業,在這個基礎上看一下多少個稅,這個稅率,把扭轉稅剔除。算出來就是68%。在這些構成里面,勞動力稅實際上就是五險一金。這一塊在中國占很多。如果68減掉48,我們就是20的概念。但是,在討論整稅的時候,他把社會保障繳費算一起了,是一種模擬的計算方法,存在大量的假設條件,不是依據實際的數據搞的一個全球排名。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還是應該實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對于我們當前來講,不僅僅是稅的問題,關鍵是企業的綜合成本比較高。整體看一下問題,是我們的金融,制造業的關系。我看到一個材料,我們的經濟利潤,80%是在金融,實體企業加起來占20%,二八開。現在整個經濟是存在一種結構性的問題。中央一再強調,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我們必須改變經濟利潤二八開的這樣一個狀態。那么,應當倒過來,就是實體經濟的企業利潤占80%,金融占20%就夠了。如果倒過來以后呢?這個角度看一下,現在這個問題是更加重要、更為關鍵。如果這個狀態不改變,金融不可以為實體經濟服務,而是產生一種強烈的另外一種效應,那么,在減稅的問題上,再怎么做文章,稅降到0,實體經濟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看問題不可以抓住一點,使勁地給它放大。一個灰塵,就是萬倍的顯微鏡下看都是很大的。我們應該從整體看一下,才可以真正解決當前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過程當中所面臨的這些問題。學者應當有一種責任感、使命感,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當然,每一個專家的立場、觀點、方法都是有差異的,學術上可以爭論,這個歷史越來越明。
從這個角度看一下,有一些專家學者,他們都是有使用某個研究方法,或者引用別人一些觀點、一些數據作為依據的時候。是不是應該仔細地琢磨琢磨,到底這個觀點可以不可以支撐?這個觀點的數據本身都是有問題不嚴謹,恐怕就是得小心了。所以,下結論的時候應該謹慎一點。(來源:鳳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