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電商平臺已成為納稅的重要力量,并拉動海量稅收,極大地拓寬了稅基。以阿里巴巴為例,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合計納稅238億元,直接創造了3000多萬就業機會。同時,平臺上企業納稅超過2000億元。阿里平臺已經成為一個“納稅大戶孵化器”。
馬云建議:
大企業是納稅主力 小企業應繼續減負
對于稅收改革,馬云提出了他的建議:“大企業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各種資源,以貸款為例,只要有銀行流水就能拿到。大企業享受了遠超于小企業的待遇,享受更多資源,就該承擔更多責任,理應成為納稅主力?!?/p>
“減負養魚,就會有大量的創業者、小微企業依托平臺發展起來,因為稅收的最終目的,就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促進社會公平?!瘪R云以阿里巴巴自身為例介紹,目前阿里巴巴經濟體有超過1000萬賣家,近5億活躍買家,直接創造了3000多萬就業機會。2016年,阿里巴巴集團合計納稅238億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納稅1個億,同時,平臺上企業納稅超過2000億元。
新實體經濟需要新的治理思想、管理方式,也需要稅收體系的新思維。馬云表示,阿里巴巴非常歡迎這兩年國稅總局推行的營改增,認為它不僅給企業減負,還提供了一種稅收的新思想,這種實事求是、放水養魚、利企利國利民的做法,更加科學、精準,期盼未來新實體經濟的稅收征管,也會延續這樣的理念,擴大稅源、壯大稅基。
互聯網和新零售已成為促進消費、解決就業、提升中國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和支點。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杭州2016年財政總收入為2558.41億元,增長14.0%。杭州財稅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于近年來該市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的帶動。杭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其2016年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2688.00億元,增長22.8%,占GDP的24.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對GDP增長貢獻率超過50%。
“線上線下不公平”的言論是偽命題
馬云認為,“線上線下不公平”的言論是偽命題,大企業小企業不公平才是真問題。與享受各種資源的大企業不同,小企業每天思考的是生死存亡。因此對于小企業該考慮的不是如何征稅,而是繼續減稅減負?!靶∑髽I是在互聯網上尋求生存機會”,馬云說,“從國家的未來發展考慮,讓小企業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稅收杠桿調節真正應該考慮的地方”。
馬云認為,未來30年全球將迎來互聯網時代,經濟結構會發生深刻變化,沒有商業可以離開互聯網,也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未來是線上和線下、傳統和創新、過去和未來融合的新實體經濟。
對于稅收監管問題,馬云強調,稅收征管需要新技術,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精準提升管理和調控能力?!爱敹悇詹块T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后,稅收將更精準、更科學、更公平,真正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有力工具。”馬云說。
他強調電子商務的透明性,認為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大量的企業行為、經濟活動在網上進行,都會留下痕跡和數據,只要稅務部門能夠把這些數據利用起來,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些企業納稅多,哪些企業在偷稅漏說,真正讓稅務管理能力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電商平臺已成國家納稅重要力量
事實上,電商平臺已成為納稅的重要力量,并拉動海量稅收,極大地拓寬了稅基。阿里巴巴平臺已經成了一個“納稅大戶孵化器”。誕生于阿里平臺的堅果電商三只松鼠就是很好的案例。其創始人章燎原在2016年初給公司定了兩個目標——銷售50億元,納稅1億元。2016年雙12淘寶親親節結束之際,三只松鼠宣布,已提前完成全年50億元的銷售目標,正在向第二個目標邁進。
老樹生新芽,往往能迸發出驚人的活力和爆發力。對互聯網工具的充分運用,也正在讓傳統品牌完成了對傳統商業的重構。線上積攢多年的新實體經濟勢能正在走向線下,新零售促新實體經濟爆發式增長。
2015年,零售企業的競爭空前激烈,銷售放緩利潤下降,轉型壓力陡然加大,關店聲不絕于耳。通過差異化經營,太平鳥卻實現零售收入169億元,利稅達到15.6億元。
“如果去全國各地調查一下,在各個縣市各個省里面,前20家盈利的大戶里面,有很多是淘寶和天貓店,這就是中國正在誕生的新實體經濟?!瘪R云年初的預言正在進一步被驗證——未來納稅最多的企業,是今天使用好互聯網的企業。
相關部門提“應更多支持發展”
另據媒體報道,3月31日,國稅總局局長王軍也對“電商征稅”問題表態:“技術上要想對小企業征稅完全可以做到。但我也坦率說,對于小電商,對于新興業態特別是能就業的新業態,在處理征稅上要非常慎重。應該更多支持發展”。
此前一天,全國政協在京召開“優化電子商務監管”雙周協商座談會。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商務監管”前添加的修飾語為“優化”而非“加強”。
據新華社報道,會議認為,“近年來,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和重要經濟增長點,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發展、就業和民生改善”;會議同時提出:“要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必須堅持促進發展、優化監管。發展不能忽視監管,監管也不能妨礙發展,最重要還是發展”。
工信部此前曾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同樣提出,未來5至10年,政府對電子商務發展仍會堅持“放水養魚”、“放開搞活”政策主線,電子商務必將成為引領21世紀商務運作的主流模式,并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中國也將形成全球規模最大、最完善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擁有最具競爭力的電子商務基礎服務企業,并最終實現電子商務應用規模位列世界第一的目標。
專家談電商征稅:
社會上對電商征稅的討論存在許多誤區
隨著阿里巴巴為代表的新零售平臺正在成為帶動納稅的新引擎,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認為,社會上對電商征稅的討論存在許多誤區。
比如,有觀點認為,盡管中國目前沒有對電商免稅的規定,但因征管不到位,電子商務領域偷漏稅現象嚴重。張斌認為,中國現階段電子商務領域占主導地位的是B2B,網絡零售交易額僅占電子商務交易額的16%左右。而B2C模式下企業利用網絡實現的銷售,大多與傳統線下銷售模式一樣已被納入稅務機關的征管范圍。
目前,社會普遍認為電商領域稅收征管缺失導致線上、線下交易的不公平競爭,因此應加強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然而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如果按照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每月2萬元的標準換算為年營業額24萬元計算,有94%的網商交易額達不到起征點。而剩余的6%中,還有大部分在線下有實體店并進行了稅務登記,已就線上交易繳納了稅款的大型網店。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姚建芳說,中國的電子商務雖然發展勢頭很猛,但和已經發展多年的實體經濟相比依然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現在就征稅,就會對創業的小微企業和個人造成打壓。”(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