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權威人士”首次將中國經濟定調為“L型”,并稱這個“L型”不是一兩年就能過去的。如今,一年未滿,樂觀情緒在蔓延。
樂觀有樂觀的理由,中國經濟在今年一季度開局良好,不僅不會出現去年人們擔心的失速風險,甚至投資、消費數據可圈可點。盡管對一季度經濟表現沒有異議,但對于中國經濟的周期、拐點以及究竟處在“L型”的什么位置,仍然分歧較大。有人認為筑底成功,即將進入新周期;有人認為只是空中加油,舊周期不大容易走得出來。
不管怎樣,一季度經濟開門紅,為接下來的調控和改革都創造了更加從容的環境。特別是,外部環境愈發不穩,全球化退潮、美聯儲加息以及朝核問題,都加大了中國經濟的轉圜成本。而一張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無疑讓我們對外博弈硬氣不少,能夠置換出更多的籌碼。
不過,2017年的指針走到1/4格,占領我們頭條的卻是樓市超級調控和金融監管風暴,而非GDP增速幾何。
樓市調控最為搶眼,從限購、限貸到限售,在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精神指引下,地方政府創造出一種新的調控范式,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仿若泰山壓頂,讓多年來對調控不以為意的市場一時間噤若寒蟬。而在樓市調控前后,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率先拋出“妖精論”,在資本市場捉妖打鱷,高潮不斷。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履新不久便果斷出手整治銀行業亂象,三把火之后又三把火,燎原之勢已定,躺著套利的時代很可能一去不復返了。此外,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被突然拿下,被輿論解讀為“監守自盜”和“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金融反腐的好戲還在后頭。
這令人眼花繚亂、互為配合的樓市和金融監管,傳遞出的信息非常明確,那就是防范資產泡沫是今年的重中之重,甚至比經濟增長還要重要。這一輪泡沫來勢洶洶,背后則是不斷放量的寬松貨幣,導致2015年全民杠桿炒股、2016年全民杠桿炒房,資產泡沫以一種讓市場心驚膽戰的速度膨脹。泡沫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結構,并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造成威脅。所以,針對泡沫而來的政策反擊,也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力度。不僅大鱷、內鬼以及影子亂象要被掃描一遍,寬松貨幣政策本身也將被重新掃描。一季度M2增速回落,也就不足為奇了。對于貨幣松緊之變,美聯儲是說的多做的少,而“央媽”則是只做不說。
泡沫當前,政策收緊和從嚴,對仍相當依賴信貸驅動的中國經濟而言,勢必意味著增速的放緩。因此,二季度非常關鍵,中國經濟可能無法繼續一季度的勢頭,將更多空間和資源用來消化資產泡沫,這也是著眼于長期發展的廟算。在“L型”底部,中國經濟恐怕還要盤桓一些時間,筑底仍將繼續,反彈之說過于孟浪。(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