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運行近半年企業稱減負明顯
3月5日,李克強總理發出全面實行營改增的“總攻令”后,北京市國稅局全面推進營改增改革試點,以稅負的“減”量換取企業活力的“增”量。
5月1日至今,營改增已運行近半年。如今,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是否真的實現了?企業經濟活力是否真的釋放了?行業轉型升級是否真的落地了?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選取幾個案例,了解納稅人眼中的營改增。
古北水鎮:減稅230萬元
北京古北水鎮有著多年財務管理經驗的財務經理許文濤表示,營改增給企業帶來了頗多的好處,減輕了很大負擔。
許文濤算了一筆賬,今年5—7月,該公司繳納增值稅770余萬元,比營改增前減少了近230萬元。8月份,該企業稅負由“營業稅時代”的5.07%下降至2.71%。
“沒想到稅負能減輕這么多。”許文濤說,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營改增來得很及時。這讓他對于未來企業的發展也抱有高度的期待。
“由于企業管理理念、經營方式的不同,減稅的幅度、快慢也會有所不同,”北京國稅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開設了營改增“綠色通道”,主動送政策上門向企業宣傳,幫助企業一筆一筆算好賬。同時,為了引導營改增實現納稅人盡快適應新稅制,北京國稅局持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
國金基金:稅額降幅達66%
由于增值稅實現了從“道道征稅、全額征稅”向“道道征稅、道道抵扣”的轉變,避免了營業稅狀態下重復征稅的弊端,成為當前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舉措。
國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總監聶武鵬計算,營改增后,公司5—8月份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490萬元,4個月繳納增值稅69.93萬元,相較原營業稅減少了135.71萬元,稅額降幅達65.99%,整體稅負下降了3個百分點。
同樣獲得實惠的還有建筑業企業。“原來想過營改增之后會有變化,但沒想到變化這么大。”中國新興建設開發總公司財務部副部長張秀明表示,僅僅7月份,公司可抵扣的進項稅就達到了2200多萬元,真正嘗到了改革的“甜頭”。
“對企業而言,增值稅時代最關鍵就是要盡快學會適應新稅制,充分認識到發票的 含金量 ,打通抵扣的 金鏈條 .”北京國稅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國中鐵:減稅約400萬元
“營改增稅制變革將對中國建筑業的生產經營和內部管理的方方面面產生重大影響。”中國中鐵財務總監楊良說。
據統計,2016年5—8月,中國中鐵總部銷售額為46.66億元,按3%的簡易計稅方法計征,應交增值稅1.39億元。雖然與交營業稅時的征收率都是3%,但是由于增值稅是價外稅,實際稅負僅為2.91%,企業減稅約400萬元,相比之前稅負下降了13%。
營改增后,全鏈抵扣的實現使企業更新設備的積極性明顯增強,中國中鐵加大了對相關固定資產和服務的采購量,使企業裝備及工程不斷進步升級。4個月內企業已經實現抵扣進項稅額239.24萬元。(來源:新京報)
點擊次數:
發布日期:2016-11-02 【
打印此頁】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