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拓寬跨境租賃
“在當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當中,伴隨著眾多中國企業"走出去",跨境融資租賃開啟了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中國融資租賃行業經歷了最近十年的爆發式增長,國內租賃市場競爭白熱化。在“供給側”改革去產能過程中,貼近實體經濟,與重資產型工業企業休戚相關的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空間承壓,亟需創新轉型與拓展新空間。在當前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當中,伴隨著眾多中國企業“走出去”,跨境融資租賃開啟了新的業務增長空間。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首先,來自融資租賃行業內部的競爭與日俱增。最新證據顯示,行業競爭加劇已使得我國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增速正在放緩。2016年盡管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增速驚人,以平均每月300家的速度增加,到9月末較2015年底的4500家增長了超過40%,但業務量并沒有同幅度增長,合同余額較2015年底增長僅約12%。
其次,“供給側改革”使制造業壓力向融資租賃業傳導。為解決“供需錯位”的問題,我國實施“供給側改革”,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促使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方面,從“降產能”的一側來看,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幾大行業,是國家要“壓”和“降”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的重點領域;而同時,這些行業也是重資產密集行業,是融資租賃深度介入行業,這就直接將壓力傳導到了融資租賃行業。
另一方面,從國家鼓勵發展的“互聯網+”等代表服務轉型的新興主導產業來看,又恰恰是“輕資產”型為主導,并不是融資租賃所容易介入的領域。
再次,“流動性充裕”與“資產荒”夾擊融資租賃。全球范圍應對經濟不景氣的量化寬松,加上我國在1990年以來25年間(除1993年以外)長期順差,到2016年6月末積累了高達3.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廣義貨幣M2增速在過去25年間,一直介于11.6%至37.3%之間(而同期GDP增速在3.8%至14.2%之間)。據人民銀行統計數據,到2016年10月底國內M2總量達151.9萬億。國內流動性過度充裕,進入一個優質資產的“資產荒”時期。
原本由銀行信貸資金主導的債權市場空前活躍,資金來源和融資管道極大豐富和活躍,涵蓋了包括信托、資產管理計劃、公募與私募基金、融資租賃、企業債、融資性票據、資產證券化等廣泛的參與機構和林林總總的融資方式。資本市場也通過“明股實債”、“可轉債股權”等結構化債務性安排借道債權市場。來自融資租賃市場自身的因素和來自替代資金市場的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融資租賃競爭更趨激烈化。
當然,充裕的流動性供給對融資租賃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總體來看,給融資租賃行業從負債端帶來便宜資金的同時,更主要的是使得融資租賃的替代性融資產品供應旺盛,對優質融資項目的爭奪更為激烈。這一點,從融資租賃的凈利差不斷收窄可見端倪。
具備“走出去”優勢
現代融資租賃本來就是個舶來品。它發端于二戰以后的西方重建,設備制造公司為了擴大銷售和占領市場,對設備采購資金匱乏的客戶采用了融物代替融資的安排,現代融資租賃由此產生。從融資租賃自身的特點來看,具備有一些適合跨境開展業務的優勢與特點:
通過物權控制跨境風險。融資租賃公司在向客戶融物時,保有租賃物的產權,這一點,和銀行貸款有本質性的區別,銀行貸款即便設定了抵押權或質押權,通常都界定為第三方權利。在一旦出險的情況下,融資租賃公司可以直接取回租賃物,無須通過法院申請判決。而且“物權”的概念在全球范圍內被廣為接受和受到保護。
融資租賃有利于優化跨境稅務安排。融資租賃公司可以通過加速折舊來降低當期稅務負擔,同時,還可以結合全球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稅務政策,在各地注冊SPV公司,來持有租賃物,接受分紅,合理規避高稅率和減低經營期現金流出。這一點,在飛機租賃市場、船舶租賃市場最為多見。
融資租賃可以靈活實現設備的跨境轉讓。融資租賃公司可以通過轉讓持有租賃物的離岸公司股權,省去直接轉讓租賃物實物的麻煩和降低成本,使得租賃物在不同國家的投資人之間進行便利化轉讓交易。
“一帶一路”引領出海
中國制造“走出去”為融資租賃出海做了客戶準備。根據我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的《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超過14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8.3%,超過同期吸收外資規模,實現資本凈輸出,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投資國。
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相關的51個國家在2016年前三季度,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10億美元,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老撾、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對外承包工程方面,1至9月,我國企業在“一帶一路”相關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4100余份,新簽合同額超過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6.1%。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和“一帶一路”投資的增多,這為融資租賃的出海奠定了客戶基礎。
同時,跨境租賃實踐也在助力“一帶一路”。融資租賃手段在幫助“中國制造”進入“一帶一路”國家市場過程中有促進銷售的功能。從業務實踐來看,利用融資資本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帶動制造業產品出口,特別是資本密集型的高端裝備、船舶、海工平臺等。
融資租賃手段可以有效實現產能轉移。我國在水泥、玻璃、光伏及海工裝備、紡織加工等行業已是無可爭議的世界大國。在業務實踐當中,有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通過融資租賃獲得融資的模式,將國內的產能轉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或支持在國外直接投資企業的融資需求。具體方式一般是由境內公司直接申請租賃融資,將資金直接投資海外;或者采取由境外子公司申請融資租賃支持,同時由國內母公司對海外子公司提供增信的融資方式等。
融資租賃還可以為跨境并購提供融資支持。國際上一些有良好現金流的建成項目,比如格魯吉亞的燃氣熱電站、哈薩克斯坦的加油加氣站等項目,在中資企業進行跨境并購當中,融資租賃方式可以通過發電機組和設備租賃的形式,完成融資結構設計和產權轉移,從而實現國際并購的目的。
此外,融資租賃對中國企業在外建成的,或是并購而來的重資產企業提供日常經營過程中的融資需求。(來源:國際金融報)
點擊次數:
發布日期:2016-11-28 【
打印此頁】 【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