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做客經濟之聲《“一帶一路”智庫說》專欄,就“一帶一路”與中國及全球經濟問題發表觀點。
魏建國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還處在深度調整中,復蘇之路也走得很艱難。從目前看,國際上面無論是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還是其他一些國際組織,對全球展望都不樂觀。他們認為2017年世界經濟只能有3.3%的增長,仍然低于危機之前4%的增速,特別是美國預計可能只有2.3%,歐盟只有1.6%。而在這個時候,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確實為全球經濟的復蘇、經濟的全球化,帶動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魏建國說,從2015年開始,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達到10000億美金,可見“一帶一路”貿易正在呈現出巨大的生機。特別是工業園區,民營企業進入以后,抱團取暖、抱團“走出去”,在中國政府開辟的比較好的境外合作區里面進行紡織、家電、箱包、服裝等產業的建設發展,直接帶動當地的就業。
目前,在上述65個國家里,我們已經和20多個國家合作建立了77個境外合作區,加入到合作區里面的中資企業有一兩千家,拿下了四五千個項目。這些境外合作區產生的產值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為當地貢獻的稅收達到15億美元,解決了20萬-30萬人的當地就業,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F在還有25個國家希望我們在“一帶一路”沿線再搞36個境外合作區。據商務部統計,今年前兩個月,我們對“一帶一路”沿線40個國家和地區非金融類的投資近18億美元,提高8.5個百分點。這些都是“一帶一路”取得的成就。
在這些成就里面,我們更要看到中國和一些支點國家的貿易發展。比如像俄羅斯,今年一季度,我們對它的貿易增長了37%,對巴基斯坦增長了18.7%,對波蘭中東歐,我們增加了19%,哈薩克斯坦增加最多,增加了69.3%。就是以往我們進出口比較少的印度,今年一季度也增長了27.7%。包括我們對歐洲、對美國、對東盟的貿易,東盟我們增加了25%,歐洲增加了16.9%,美國也增加了21.3%,就是說,“一帶一路”的正面影響,不僅涉及“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而且對非沿線的國家也是如此。
魏建國認為,現在“一帶一路”上的一些重點建設的項目,尤其是在制造業、能源、交通、農業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帶一路”就像一條線一樣,把東盟20多個國家,非盟一半的國家(也是20多個),還有阿盟、歐盟都串起來。在這些國家里,我們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走出去”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舉例說,我們的民營企業已經在贊比亞開設了一個工業園,我們不僅把贊比亞當地生產的銅加工成半成品,而且直接加工成門鎖、門框、吊燈,以及歐洲家居所需要的小五金,一下子帶動了贊比亞的經濟發展。贊比亞方面表示,從來沒有看到過自己的產品能夠在當地造出來,所以他們對中國非常感激;再比如,我們在非洲從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到印度洋上吉布提港口,修建高速公路、鐵路,這樣的公路、鐵路把整個埃塞俄比亞內陸變成像海洋港口的城市。坐在中國制造的高鐵上面看著沿途的風景,他們很高興,覺得學習中國的模式,學習中國的方向,是學習對了;再比如說,我們在歐洲的一些鋼鐵廠,在塞爾維亞,我們把它當地最重要的軸承廠帶活了,帶動當地5000多人的就業。所以,我們不僅把自己最先進的設備帶出去,更重要的是解決當地老百姓的就業、財政收入以及產品的出口。
現在正在修建的匈塞鐵路,從匈牙利到塞爾維亞的鐵路,把歐洲這一塊也串起來了。到目前為止,從中國發到歐洲的鐵路班車已經有19次,幾乎每天都要從中國各省經過阿拉善、二連浩特,把大量的中國商品運出去,然后把當地的產品運回來,加強了“一帶一路”上貿易的連通。
魏建國特別指出,我們企業的投資,已經從當地的礦產業、農業、資源等領域,轉向了服務業、旅游業、金融業,特別是我們的銀行也開始走出去,方便當地的貨幣兌換,方便當地貸款和方便化的投資。還有更多民營企業走進了當地的“旅游圈”,像肯尼亞馬賽馬拉河的一些旅游點,中國民營企業家也參與建設;在坦桑尼亞、博茨瓦納等國,我們的農業人員幫助當地解決農業亟待解決的水利問題、種子的問題、肥料的問題等等,使得當地農產品包括蔬菜、糧食,不僅滿足當地居民的需要,而且能夠出口。領域的擴大、層次的上升,使得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有更廣泛的合作,這不但為下一步全球經濟的復蘇注入新的推動力,而且有利于穩定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來源:央廣網)